上个星期天,在飞跃主办的《临终关怀与生死学研讨》会上再次听到这句话:“人老了,要学会面对孤单。”。
去年,上甘露主办的临终关怀课程,主讲导师也是再三强调这句话。
的确如此,人越老,说话的对象越少,因此,人老了,要安然接受寂寞。
何况最终还是得只身上路,因此,人老了,要平静地面对孤单。
至今仍忘不了妈妈完全丧失“活动”能力,眼睁睁地躺着的无奈表情,
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天,但那时刻,她分分秒秒都要有人在身旁,
稍离开去厕所,她会马上惊呼起来。
唉,内心的恐慌表露无疑!
有一位退休友人,她除再归队继续工作外,还时不时邀约朋友吃饭出游。
她曾告诫我:“要多说话,多交际,否则会自闭,会痴呆。”
于是乎,她自掏腰包,请年轻人上‘HIGH TEA’,或西餐馆子,
然后东家长,西家短的,说得口沫横飞,好不得意!好不风光!
以热闹排遣内心的孤寂,有效吗?我不十分肯定。
导师建议:不妨独自去陌生场所住宿一两天,体验一下孤寂的感觉。
嘿!这可是我的致命伤,
组团带学生出国,我全不介意跟女生共挤一堂,只因不敢一个人睡。
说真的,漂洋过海的女同事,租个房独自睡的勇气,令我赞叹不已。
“孤独的时候,找些事来做,不就可以了吗?”也许有人会这么说。
其实,孤寂的感觉一升起,做什么事都兴致索然,总觉得百般无聊;
这种孤寂的感觉,足以腐蚀人的意志,让人消沉,让人窒息!
更何况失去“活动”能力的时刻,什么都不能做的时候?
怎不惊惶?
安然面对孤单,平静接受寂寞,确实是老人急需学习的一种能力。
如何面对孤单,如何接受寂寞,我正一步步学习。
我正努力地学习做个独行侠,学习尽可能不依赖他人,
我也开始适应一个人逛街购物。
人靠交际来充实自己,丰富生活,但与自己独处,更能了解自己。
我们应趁还有活动能力的时候,学习与自己独处,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,与自己的心灵沟通,让内心平静。
10 条评论:
多参加社区活动
可以做义工,帮助不幸的一群
这也是我们心中的一个结。
目前我们正积极的参与社区乐龄活动,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。
谢谢分享!
赞成俳优所言。
除了做义工,还可以参加乐龄团体;狮城最是方便,不是吗?
还有,培养爱好也可以消磨空闲时间。
其实人年纪大了总会有孤独的时候,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会利用时间充实自己,或看书或听音乐,要不便是去参加团体活动,只要用心,必找到生活乐趣。
谢谢各位的共鸣!
能跑、能动的时候,可参加社团活动以排解寂寞,做义工以充实生活。
但等到有一天行动不便的时候,终须自己面对孤单。因此,现在偶尔要与自己独处,学习克服孤寂的感觉。
大家共勉!
如果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,我宁可让自己孤单的沉淀~~:)
首先应该要了解自己,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随波逐流。
普普:亦有同感。我也不认同友人的做法,才发此牢骚。
人老孤寂,乃人生必经之途。
只要培养一些兴趣,让老了仍有事情做,有地方可以去,有朋友可以谈。
更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付出,让自己得到一点满足感,甚至成就感。
谢谢前辈。说的是,
人进入弥留,是交作业的时候,也是良知的审判时刻,若一向做有意义的事,心自会踏实。
我以后要做个快乐的乐龄人士。
发表评论